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大工程,更是贫困群众实现“两不愁三保障”的重要支撑。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,白沙镇围绕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,大力实施通村沥青(水泥)路、农村安全饮水、有线电视户户通、村屯公共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脱贫攻坚支撑力,筑牢脱贫攻坚根基。
畅通路网,为脱贫强筋壮骨
晴通雨阻、人背畜驮的场景曾是白沙镇乡村道路的真实写照。如今,对于通村的水泥路建设,白沙当地的老百姓称赞这是政府办的一件大实事。白沙镇重点围绕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、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,坚持依托项目,积极争取资金,全面加强贫困村交通道路建设,实现了全镇7个行政村通村道路全硬化的目标,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。
老党员韦少漩带领群众修路
“没修通路之前,我们干农活只能步行。现在开着三轮车、骑着摩托车就能直接到达镇里,而且水泥路修到了我们家门口,客商的收购车也就能直接开到家门口了。”王眉村豆角种植大户黄海岸的话道出了群众的共同心声。提起道路变化,受益群众的喜悦洋溢在脸上。
村民齐心硬化道路
安全饮水,为脱贫疏浚通源
水山村、新安村两个贫困村地处偏远,闭塞贫瘠,打水难、水质差,严重影响贫困地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。为此,白沙镇始终将水利扶贫作为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两个贫困村和所有贫困户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,着力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人口安全饮水、牲畜饮水及灌溉用水问题,为人畜饮水提供有力保障。
让农户喝上放心水,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。安全饮水建设方面,2016年至今,全镇共实施饮水工程41处,解决了7个村居委、近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,自来水普及率达96.7%,供水保证率达到98%,其中两个贫困村和464户贫困户的供水保证率达到100%,其他非贫困户的饮水安全问题也得到了全面解决。
河道治理让群众安居乐业
村屯亮化,照亮脱贫攻坚路
要想富,先修路。然而道路修通后因为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,导致村民夜间出行、生产生活十分不便,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民农业生产及相关后续增收致富发展。为改变落后面貌,白沙镇党委、政府采取“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发动乡贤群众集资办大事”的方式,多方筹措资金开展村屯亮化工程。
截至目前为止,白沙镇共为各村屯设置太阳能路灯100多盏,并全部调试安装完毕,此项举措提升了村容村貌,方便了村民的出行,提升了村里的治安环境,不仅照亮了村里的路面,也照亮了村民们的美好新生活。白天,它是一道靓丽的风景;夜晚,它是村民出行的安全保障,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。村民都高兴地说:“这里以前黑灯瞎火的,转眼就变了样,这回晚上稻田浇水不怕摔倒了,出门也不用怕黑了,这路灯亮了,我们的心更亮了。”
路灯照亮回家路
“只有基础设施脱了‘贫’,产业发展才能跟得上。”畅通路网、安全饮水、村屯亮化之外,白沙镇以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,积极实施河道整治、电网改造、广电户户通等工程,狠抓工作落实,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根本途径,按下脱贫攻坚的“加速键”,从而促进产业发展、实现农民增收。